迷茫地探寻人生方向......毫无行动地决定了若有似无的所谓梦想。

人生楷模:樱井翔(发光の人间)

纽约见闻

6年前去的纽约,并没有太多的触动。大城市都千篇一律,只是细节中尽显包容。

 

街旁的小民宿

旅程是在春假开始的,夹杂着些许春寒,我们大包小包地也坐上了晃动异常厉害的小飞机,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小石城。

抵达纽约后,稀里糊涂地跟着大队一起入住了某条街上的小民宿,狭窄的大门,仅容一个人推动一个30寸的行李箱勉强通过;随即遇上陡峭狭小的楼梯,让推着行李箱的女生们深深叹气,而背着近15斤的背包的我在感慨肩膀酸痛之余,竟有一丝小幸运。 

所谓“发达国家”也许就体现在这种地方:铺设地毯的房间不大,并没有廉价酒店那种因为空气不流通而留下的霉味;床铺五颜六色,略显发白,若有似无的清洁剂味道倒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虽然是到达异乡,却有一种“回家了”的亲切感。也许是看过了太多的游客,房东脸上已经没有特别殷勤的笑容,只是简单介绍了房间设施的使用方法,礼貌性地说一声“Have a good day!”就离开了。

窗外的景色是高大漂亮的行道树,每幢建筑都如出一辙,外墙的干净度让人怀疑是不是政府雇佣了蜘蛛侠每晚打扫;配合总是湛蓝的天空,每天都是生活在摄影作品里。也许是因为所在社区的关系,并没有特别多的行人走过。路的两旁都是停得整整齐齐的小车,不时有5-7座的黄色出租车开过,窗内的我竟有一种渴望去乘坐一下这醒目颜色的小车,似乎坐上去便能迅速观光这座城市一般。(和上海的静安区有谜之相似)

对纽约的第一印象,便是这“回家”的熟悉感。也许只是从国内三四线城市直接过渡到接近“荒芜”的Conway,回归到城市的愉悦吧!

 

画报般的时代广场、第五大道

感谢这些年的“思想入侵”带来大量美剧、带着美利坚精神的鸡血电影,在纽约街头行走竟毫无违和感,也不曾有很多值得惊讶的地方。只是真的身处时代广场,看到那块超级大的LED屏幕时,还是忍不住感慨“啊!这就是时代广场啊!”

只恨那些年还没有大疆或轻便航拍机的存在,不然必定可以借土豪同行的机器好好来一张“到此一游”。且不说俗套,记录当下激动心情,就如没看过雪的南方人兴奋冲出雪地一样,仅为纪念而纪念。毕竟随着年纪增长,似乎激动的心情也越发稀有起来,难怪大家都爱说“无趣的成年人”了。

对一个地方的迅速了解除了吃饭以外,应该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Shopping了!各种名牌鳞次栉比地在路上,并没有格外热情招呼的店员,但在你询问时,他们总能最耐心地解答你的各类疑问。尽管是身着品牌店要求的服饰,但是店员的个性并没有被掩盖,发型整理得个性张扬、妆容一丝不苟,声线中间充满对品牌的自豪感,简直是美利坚人民的谜之自信最佳体现。最记得Levi’s店里一个俊美的少年,白皙的皮肤吹弹可破,眉毛、睫毛和嘴唇都带着淡淡的妆却不惹人讨厌,修长的手指在帮助客人找码数时也格外扎眼;在他身边停留还能闻到清新的古龙水味道,愉快的笑容是不带商业意味的真诚。那些年还没开始韩系男子之前,这一少年已经开始了这精致之风。果然大城市就是时尚的风向标呢。

说到游客必去的地点,还是要数第五大道。FifthAvenue的盛名源自一切买不起的东西hhh 勉强走进了超大的H&M、ZARA和FOREVER 21,只能消费快销品牌也算是学生党的奢侈了。虽然后来回国后对比了国内的价钱,发现国外真的超便宜,但是当下还是觉得自己以后得努力挣钱了。

个人的小奢侈还有在一家也不知道出名还是不出名的巧克力专卖店买下了近50元人民币的一颗巧克力。作为黑巧克力爱好者,实话说是有点失望的,过甜的口味让牙齿差点掉出来,典型的美利坚口味,只是因为价钱而无法舍弃,终究是有点sad的回忆。

 

中央公园与古根海姆博物馆

作为一个笃定的室内派,我向来对室外环境不感兴趣,甚至嗤之而鼻。站在中央公园的外围栏杆旁,我居然也有一种冲动想要换上一身运动装,义无反顾地冲进去跑上几圈感受一下资本主义的春风。碍于行程时间问题,最终并没有实现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只是在高楼林立的环境里,突然遇见一片绿洲,那种欣喜的心情也是不言而喻。那个瞬间有点明白为什么香港在英国统治期间的“必须要保持70%的绿地面积”的规划,作为城市的心肺,也许是我所不喜爱的户外环境,但是那一方宁静,的确是令人心旷神怡。

在中央公园的隔壁矗立着一座外形奇奇怪怪的白色建筑物,当时只觉得“哇塞好像大怪兽”的建筑物,没想到就是著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想当年的乡巴佬曼达)。如今回忆起来也是觉得可惜,居然浪费时间在不感兴趣的Shopping上,而没有花上一点美金进去看看,那些不知道来自哪里的珍宝终究和自己擦肩而过。


有点心酸的年夜饭

春假期间恰逢中国农历新年,一群在外的游子自发地提议来一顿年夜饭,这才是真正的中华精神!二话不说马上窜入唐人街,看到一家自称“正宗四川重庆火锅”的中餐店,我们便一拥而上,12个人的队伍一下就把大半家店坐满了。

饭店老板比起我们的爸妈要稍年长一些,说着普通话的亲切感在异乡尤为可贵,可惜赚钱的势头也与国内乡亲们无异,将近1000块美金的火锅吃得我们又开心又担心。按惯例点了些菜后,大家明显是不饱的,最后也就加上了两份几近最便宜的面条,每人分一点儿也算过了个年。席间两个东北小伙子还出去了一趟才回来,仔细一问,才知道两人走到了最近的麦当劳,分别吃了一个大套餐才回来。在国外,很多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毕竟出门在外,如果自己不能照顾好自己,也没有人能够照顾我们了。

尽管能遇上不少好心伸出援手的华人,但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对学生们最好的爱国教育,果然就是出国进修呢。


纽约始终是个膀大腰圆的大财主形象,开明地容纳着带着各种想法、个性张扬、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种,在变化中得到一种平衡,美国梦的缩影也是如此。可比起这大城市的豪气,我还是比较喜欢温馨的波士顿,学术氛围让人着迷,来自大龙虾的诱惑也是赤裸裸的,不过这都是下回分解了。

评论

© 塔塔 | Powered by LOFTER